鄉村振興

                                        架起三農融資橋

                                        時間:2022-05-31 07:37:24   作者:中國鄉村行   來源:政府官方網站   閱讀:78   評論:0
                                        內容摘要:建立健全全國農擔體系,是完善我國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深化農村金融改革的重大創新。近日,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國家農擔公司”)董事長張洪武、總經理呂恒心就如何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接受了中國農村雜志社記者的專訪。  記者:作為具有“財政+金融”“政......
                                        建立健全全國農擔體系,是完善我國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深化農村金融改革的重大創新。近日,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國家農擔公司”)董事長張洪武、總經理呂恒心就如何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接受了中國農村雜志社記者的專訪。
                                          記者:作為具有“財政+金融”“政府+市場”屬性特征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全國農擔體系為化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發揮了獨特作用。目前,全國農擔體系覆蓋到了什么程度?擔保金額有多大規模?

                                          張洪武:2016年,中央決定對財政支農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由財政資金出資建立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并通過中央財政對其進行持續的擔保費補助和代償風險補助,維持其政策性屬性和可持續發展。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也是2016年正式成立的,到目前基本覆蓋了全國農業大縣。截至2022年2月底,全國農擔體系累計擔保項目近230萬個,累計擔保金額超7300億元,政策效能放大超過10倍。具體來說,主要有這么幾個特點:

                                          一是體系建設持續推進,政策覆蓋面顯著提升。全國農擔體系成立以來,不斷加強體系建設,充實專職人員隊伍,逐步將分支機構及人員下沉至市縣、基層。截至2021年末共設立市縣級分支機構1677家。其中,自有分支機構1041家,較上年末增加117家。33家省級農擔公司共有專職員工超過3700人。隨著基層服務網絡逐步完善,農擔政策覆蓋面顯著提升,至2021年末,除上海、西藏、深圳暫未成立農擔公司外,農擔業務已覆蓋全國2682個縣級行政區。

                                          二是“政銀擔”多方協作顯成效,打造協同支農新局面。打造合理的“政銀擔”分險機制,既能有效緩解商業性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難題,增強投入三農領域的內生動力,又能夠較好地體現政府的政策性導向。

                                          聚焦國家及地方政府的支農目標,全體系已與超過1200個市縣級地方政府簽署了合作協議,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積極推薦客戶,由農擔審核后推薦銀行放款,并提供分險支持,大幅降低了獲客成本及風險成本,配合各級農業農村部門開展“信貸直通車”等服務,對家庭農場、合作社、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倉儲冷鏈等重點農業主體加大支持,農擔已經成為各級政府部門支農的重要政策手段。

                                          聚焦農村金融服務供給,全體系為銀行分擔信貸風險,成為商業銀行的優選合作伙伴,國家農擔公司與18家全國性商業銀行開展“總對總”戰略合作,創新提出了“風險分擔、利率優惠、不繳存保證金”三項銀擔合作基本原則,全體系與超過1300家包括地方區域性銀行、農商行等金融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銀行授信超過1萬億元,大量金融活水注入了農業農村。

                                          三是業務穩步、高質量增長,政策普惠性進一步凸顯。2021年,全國農擔體系新增擔保金額276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4%。農擔體系已成為擔保支農行業的主力軍,根據現有行業數據計算,農擔體系占全國涉農融資擔保在保余額超過半數。穩增長的同時,嚴守風險防控底線,2021年體系代償率1.4%,較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成立以來累計代償率1.53%,較上年下降0.12個百分點,遠低于2020年融資擔保行業2.76%的平均代償率水平,體系步入良性發展軌道。2021年,全體系新增項目平均擔保費率0.62%,平均貸款利率5.46%,平均綜合融資成本6.08%。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得到進一步緩解,對黨中央國務院支農政策的獲得感顯著提升。

                                          記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全國農擔體系服務鄉村振興的著力點主要在哪里?

                                          張洪武:助力鄉村振興是農擔工作的重點,我們的著力點有三個:精準支持重點行業及主體,始終堅持“支農、支小”的政策定位。全國農擔體系戶均在保金額僅31萬元。支持行業方面,種養殖業在保金額占比70%左右,農產品初加工及流通占比25%左右,貫徹了“專注支持農業”的政策性要求。各省對糧食、生豬等基礎產業形成重點支持,至2021年末,糧食種植業累計擔保金額超1200億元,相當于支持了超過2.5億畝的糧食種植,生豬養殖業累計擔保金額超過360億元,相當于支持了約4000萬頭生豬養殖。支持主體方面,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在保項目97萬個,在保余額2455億元,占比76%,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保項目2.4萬個,在保余額180億元,占比6%,兩類主體合計占比超80%,服務對象較為精準。從擔保期限看,中長期貸款占比超過一半,達51.2%,較上年末增加5.4個百分點,有效解決了農業生產周期與貸款周期錯配問題。

                                          大力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充分發揮農擔政策減貧致富功能。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相關部署,國家農擔公司研究制定了《關于全國農擔體系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引導各省級農擔公司強化農擔政策減貧致富功能,對16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實現業務全覆蓋,并加大擔保支持力度。各省級農擔公司認真落實政策要求,積極在重點幫扶縣布局服務網點,加速拓展業務,并將擔保費率降至0.5%以下,促進當地鄉村產業發展壯大。

                                          強化支持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為引導各省重點支持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批準建設的10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國家農擔公司研究制定了《關于擔保支持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 加快培育發展農業全產業鏈的指導意見》,并定期總結支持情況及優秀案例,供各省互學互鑒。各省級農擔公司立足產業周期、成本、產出等關鍵要素,研究推出30余個專項擔保產品,真正適配特色產業的個性化融資需求,并緊密圍繞當地產業政策,與地方政府、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形成合力,搭建政、銀、擔、企多方支農平臺,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整個產業鏈條健康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末,29家省級農擔公司累計支持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超過12萬個,擔保金額525億元。

                                          總的來看,近年來,農擔體系為縣域農業發展引入更多金融活水,支持三農的政策效應正在逐步顯現,已成為地方政府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政策工具。截至2021年末,30家省級農擔公司與超過1200個市縣級地方政府簽署了合作協議。全體系縣均累計擔保金額超2.5億元。累計擔保金額超過1億元的縣1510個,其中,累計擔保金額超過3億元的縣731個,超過5億元的縣406個,超過10億元的縣110個。



                                        國家農擔公司總經理呂恒心接受記者專訪(張璟 攝)

                                          記者: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全國農擔體系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有哪些有益探索和嘗試?今后如何持續推動這種轉型的進程?

                                          呂恒心:我們正在積極探索,勇于創新,以“業務信息化”“風控數字化”兩步走的節奏,穩步推進體系數字化轉型工作。我們研究制定了《關于推進全國農擔體系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國家農擔公司數字化轉型信息化建設五年規劃》,提出構建體系上下聯動、統一協調的數字化轉型框架,為省級農擔公司推進數字化轉型工作提供指導指引。加快信息系統建設,新增及優化業務系統基礎功能,完成外部數據對接平臺建設,接入“信貸直通車”數據,持續提升內外部數據整合能力,為后續數據資源平臺建設等工作奠定良好基礎。積極開展網絡安全加固和系統安全等級測評工作,業務系統通過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認證,初步構建公司信息安全體系。

                                          各省級農擔公司將進一步認真貫徹落實全國農業信貸擔保工作指導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關于“加快建立數據資源平臺”的工作要求,整合相關涉農數據,逐步建立健全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經營信息庫。

                                          國家農擔公司將適時啟動全國農擔體系數據資源平臺建設工作,為各省級農擔公司數據資源平臺提供輔助支持,服務農擔體系數據信息積累,推動相關方面資源信息共享共用,促進大數據預審等風控手段的應用。

                                          記者: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信貸直通車”常態化服務,幫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解決“融資難”“融資貴”難題。請問全國農擔體系在這方面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

                                          呂恒心:國家農擔公司將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重要實踐活動,先后印發兩份指導性文件,從頂層設計上對業務流程優化、專項產品開發、限時辦結機制設立、系統直連對接等事項提出指導意見,并聯合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等從“總對總”層面印發支持方案,提出優化簡化流程,加強數據信息共享,降低綜合融資成本等合作原則,為各省業務落地打下良好基礎。

                                          各省級農擔公司主動作為,通過創新推廣方式、優化業務審批流程、開發專項擔保產品、開辟綠色通道、實行優惠費率等有力措施,并充分發揮政擔合作在政策宣介、信息把關等方面的優勢,促進了信貸直通車快速落地、見行見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截至2022年4月初,33家省級農擔公司通過信貸直通車為超過2.1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撬動銀行資金超過155億元。放款金額方面,27家省級農擔公司擔保放款金額超1億元;江蘇、河南、甘肅、湖北、山東、安徽、黑龍江、遼寧、貴州、湖南、重慶、新疆、北京、四川14家超4億元;江蘇1家超28億元。

                                          記者: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發揮好農業信貸擔保作用。請問國家農擔公司2022年服務鄉村振興的工作思路和目標是什么?有哪些具體措施來推進落實?

                                          呂恒心:國家農擔公司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圍繞推動全國農擔體系堅持政策性定位、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堅持業務穩增長與防風險并重、管理制度化與科學化并重,更好發揮政策性職能作用,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更多農擔智慧和力量。一是堅守初心,牢牢把握政策性定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引領全體系深刻領會農擔工作的重要意義和政策要求,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始終堅持政策性定位,嚴格按照國家明確的政策范圍和標準開展業務,確保不脫農離農、泛農化。二是積極作為,深入落實國家支農政策。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把握國家支農政策方向,緊緊圍繞促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開展業務。進一步創新思路,加強戰略指導,積極配合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相關司局,引導體系落實好國家2022年重點支農目標,為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提供支撐。三是整合資源,集聚服務鄉村振興合力。推動現有資金、技術、信息、智力等支農資源整合,以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工具為依托,凝聚更多力量,推動形成助力鄉村振興的“金融生態圈”,撬動金融資本不斷投向三農領域。進一步加強與政府部門、銀行、企業和其他擔保機構的深度合作、繼續配合農業農村部做好“信貸直通車”常態化服務,深化與共青團、供銷社系統的合作,促進各省級農擔公司推出更多接地氣、能落地的合作模式。推動銀擔數據系統對接,探索開展線上、轉貸、直貸等業務模式合作。廣泛爭取行業協會、高等院校、大型農業企業與體系在鄉村振興領域開展合作,積極服務鄉村振興。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2022年農業農村部一號文件

                                        中國鄉村行QQ:467792709 郵箱:zgxcxw@qq.com

                                        皖ICP備15023298號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