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區域更協調。城南新區現代城市核心區形象顯現,中心集鎮向小城市方向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成效,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全面消除絕對貧困現象。
生態環境更優美。節能減排水平不斷提高,基本清除違法建設,全面消滅Ⅲ類水質以下河道,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園林城市。
——文化特色更鮮明。百年越劇誕生地、千年剡溪唐詩路、萬年文化小黃山成為嵊州歷史文化金名片,越鄉文化特色進一步顯現,創建成為全國文明城市。
——人民生活更幸福。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城鄉居民收入和地方可用財力明顯增長,人民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治理體系更完善。平安嵊州建設、法治嵊州建設持續深入,社會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三)關于“十三五”時期的主要任務
《綱要(草案)》堅持以五大發展理念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全面部署了今后五年八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一是加快轉型升級,打造實力嵊州。繼續堅持“工業強市、實干興市”工作基調,重抓工業經濟,以開發區“二次創業”、轉型升級“七化”行動為主抓手,努力做大經濟總量,力爭實現新增規上企業400家?!毒V要(草案)》還提出了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的具體舉措,努力推進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使三次產業結構更加優化。
二是加快科技創新,提升發展動力。堅持“創新驅動”戰略不動搖,立足嵊州實際,著力在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主體培養、創新人才引進和創新環境優化上下功夫,力爭到2020年,全市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60家,省級科技型中小型企業超300家,建成企業研發中心240家,實現規上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以上。
三是全面擴大開放,激發區域活力。堅持“開放發展”,積極參與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積極推進嵊新協同發展,謀劃建設嵊新綜合保稅區。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做大跨境電商,提高領帶服飾、電器廚具和機械電機等優勢產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堅持招商選資“一號工程”,注重引智引技,大力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跨國公司以及央企、軍企等合作項目。
四是協調城鄉發展,打造品質嵊州。突出“一路、一心、四個平臺、五個中心鎮”建設重點,依托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加快中心城區建設,著力推動經濟開發區、城南新區、高新園區、溫泉度假區和五大中心鎮的發展,增強區域集聚輻射能力。推動中等集鎮、山區鄉鎮和美麗鄉村建設,形成多個美麗區塊。加快交通建設,五年完成交通投入200億元以上,初步形成“兩鐵、兩環、三橫、四縱”的大交通格局,實現所有行政村“半小時上高速”目標。加強城鄉水網、電網、氣網建設,做好甘霖水庫謀劃工作。
五是推進共享發展,創造美好生活。建立財政支持與社會保障的自然增長機制,各類養老保險總參保率達95%。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歸零,新增就業6萬人以上。創建省級教育現代化縣(市),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率達到95%,教育質量明顯提高。健全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體系,群眾就醫難、就醫貴問題進一步緩解。全面建成居家、社區和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形成“9643”的養老服務總體格局。
六是繁榮越鄉文化,打造魅力嵊州。加快越劇事業傳承與創新發展,推進越劇普及推介交流活動,建設越劇小鎮,打造“中國越劇旅游目的地”。推進小黃山遺址、崇仁古鎮建筑群、華堂古村等保護開發,增加越鄉文化載體。創新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建成文化創意園,推動民營劇團和戲曲服裝產業加快發展。推進公民文明素質提升、科學素質提升行動等專項行動,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七是踐行綠色發展,共建美麗家園。深入推進“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邊三化”,城鎮截污納管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全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保持在87%以上,國省道公路兩側、主要河道兩岸綠化率達到98%,確保不把違法建筑、污泥濁水、臟亂差的環境帶入全面小康。
八是全面深化改革,再創發展優勢。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改革,建立起更加科學合理的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更加便民高效的行政審批制度、更加精準有力的社會治理體制,營造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
各位代表,未來五年的新征程已經開啟,目標令人振奮、使命十分光榮。我們堅信,在中共嵊州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十三五”規劃的宏偉藍圖一定能夠圓滿實現!
三、2016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第一年,做好政府工作,實現良好開局,對于順利完成“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十三屆二十四次全體(擴大)會議的決策部署,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確保全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綜合分析發展趨勢、基礎條件和工作導向,建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以上;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5%和8.5%;節能減排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圍繞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重抓轉型升級,努力做大經濟總量
突出開發區“二次創業”,著力推進平臺建設。強化開發區工業經濟主戰場地位,基本建成時尚產業園、浦口新興產業園等市政配套設施,全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0%;加強空間拓展,完成征地3000畝,其中工業用地1000畝,新出讓工業用地500畝以上;加快產業發展,組織實施一批具有發展帶動能力的重大項目,規上工業總產值、工業稅收、工業性投資均增長15%以上。推進城北工業區改造提升,深化重污染行業整治,加快盤活存量土地,完成污水管網修復和基礎設施改造,推進昂利康等億元以上技改項目,規上工業總產值、工業性投資、工業稅收均增長15%。加強高新園區開發建設,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加大項目引進力度,規上工業總產值和工業性投資均增長15%。構建三江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實施智能機器人裝備等億元以上產業項目,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0%,工業性投資增長15%。同時,加強鄉鎮工業功能區建設,引導村級個私集聚區規范化發展,提升工業經濟承載能力。
突出招商選資“一號工程”,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制定實施招商選資五年行動計劃,突出重點產業招商,加大三大主導產業強鏈補鏈和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的引進。突出重點區域招商,向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寧波等地長年派駐招商小分隊進行蹲點招商。突出重點對象招商,緊盯世界500強、央企軍企和上市企業開展精準招商。實現產業項目協議總投資150億元以上,確保實到外資8000萬美元,引進市外境內資金20億元以上。堅持“境內境外都是商,市內市外都是商”的理念,做到招商選資和內部挖潛并重,繼續擴大有效投資規模。重抓項目生成,全市新開工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40只,其中開發區要實施20只以上;重抓項目推進,制定實施2000萬元以上項目跟蹤服務和億元以上項目全程代辦制度,加快50只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建設,竣工投產10只以上,確保全市工業性投資增長12%。
突出轉型升級“七化”行動,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堅持以創新引領轉型升級。推廣領帶服裝個性化定制經營模式,引導企業開展私人定制業務。深入推進“浙江制造”試點和國家級廚具示范項目創建,進一步打響“集成灶·嵊州造”區域品牌,推動廚電產品智能化發展。實施電機產業提升工程,加快特種電機、永磁電機等高端產品開發,進一步擴大產品涵蓋面。大力發展生物醫藥、智能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技改投入增長50%以上。加大工業設計研發投入,新建2家省級企業研發機構,與科研院所共建創新載體10家,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7家,省級以上各類科技型企業70家,新增發明專利130個。加快推進新銳企業培育、“小升規”和股改上市工作,凈增規上企業80家以上,新增省七大產業類小微企業250家,完成股份制改造20家、新三板掛牌5家、國內上市1家以上,新增股權融資5億元。加強對外貿易扶持,建立外貿企業一對一聯系幫扶制度,力爭自營出口增長3%以上。實施建筑業走出去戰略,全市實現建筑業總產值320億元以上。深入推進省級跨境電商園區試點,籌建電商產業孵化基地(電商總部)和現代物流產業園,積極爭取與阿里巴巴開展戰略合作,電商網絡零售額增長50%以上。
突出服務企業系列活動,著力提振發展信心。繼續開展“走訪企業,破解難題”百日攻堅活動,完善企業服務員制度,幫助企業破解一批遺留問題和發展難題。制定實施行業協會市領導聯系制度,鼓勵行業企業抱團發展,增強行業整體競爭力。發揮供電、金融、人力社保等職能部門作用,全力幫助企業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深入推進政銀企對接,繼續擴大企業轉貸應急資金覆蓋面,有效預防與處置企業風險。切實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關注新生代企業家培養,定期舉辦企業家論壇和培訓活動。大力弘揚“四愛一守”企業家精神,營造“企業家為全社會創造財富,全社會尊重關愛企業家”的良好氛圍。
(二)強化建設管理,努力提升城市品質
推進城南新區發展。繼續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確保全年拆除城中村50萬平方米以上,其中城南核心區30萬平方米、開發區20萬平方米。堅持高起點規劃城南核心區塊,開展城南新區發展戰略研究和重點區塊城市設計。加大基礎投入,啟動城南新區幼兒園和小學建設,基本建成高級中學,啟用新人民醫院,積極引導金融業、商貿服務業、文化娛樂業等城市經濟發展,切實完善新區配套功能。加快建設開發步伐,大力推進吾悅廣場、剡江越園、文化綜合體等城市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大商住項目引進力度,不斷增強新區集聚功能。提升新區品質,精心打造沿江沿路綠化景觀,完成甬金高速嵊州南互通及接線綠化工程,完成嵊新大道等地段亮化景觀工程;謀劃建設城南濱江公園,打造城南大橋至嵊州大橋沿江南岸“美妙三公里”,凸顯三江六岸親水城市風貌。
推進交通道路建設。圍繞“打通二三四、建設大交通”的目標,啟動杭紹臺高速公路和甬金鐵路建設,積極爭取杭紹臺城際鐵路立項。加快城市環線建設,進一步拓寬“內環”,完成艇湖路、艇東路拓寬改造,加快環城南路改造工程;加快建設“中環”,推進浦東大道至羅小線段、普田大道延伸段至浙鍛路連接線工程,建成甬金高速嵊州南互通西接線工程,動建南六路延伸段工程和S312黃澤至浦口、鹿山至甘霖段工程;積極謀劃“外環”,爭取蛟澄線工程立項報批。同時,立足東西部協同發展,積極開展甬金高速金庭互通、黃澤至新昌縣山頭里段、紹甘線馬溪至崇仁段、甘霖獨秀山莊至剡溪小學段、石璜至東湖段等項目建設前期工作。實施紹興港嵊州港區中心作業區碼頭工程,啟動清風四級船閘規劃設計。繼續推進山區道路邊溝改造和縣鄉道大中修,實施山區部分公路拓寬和破損聯村公路修繕。
推進城區提升優化。整治一批重點區域,推進城西、城北、城東入城口改造,加快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建設和農批市場搬遷,完成嵊州大道禹溪至艇湖段沿線立面和綠化整治,實施嵊張線黃澤至城區段環境綜合治理,加強城隍山保護,加快江濱市場等城區農貿市場整治。建設一批城市路網,建成城東至舊城區慢行橋工程和馬橋慢行橋工程,打通南沿路、長寧路、剡溪路、明心嶺路等斷頭路或卡脖子地段,完成環堤路、興旺東街綠化美化。完善一批市政設施,新建城東、城南垃圾中轉站,新建改建公共廁所50座,優化城市指路系統,完善交通標志標線,確保全年道路完好率85%以上,路燈亮燈率95%以上。改造一批老舊小區,加快城市危房治理,探索老城區、老街區開發建設,加強老舊小區水電路、消防設施等配套改造。增設一批商業設施,優化城市商業網點布局,打造以商業街、大型零售業、餐飲娛樂集聚區等為主體的城市商圈,培育壯大汽車4S店板塊、生產性服務業等城市新業態,全年服務業有效投資增長15%以上。
推進城市高效能管理。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城市發展規律,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強規劃研究,綜合考慮功能定位和文化特色,不斷完善彰顯嵊州特色的規劃體系,強化規劃執行剛性。創新城管體制,強化城管委職能,建設“智慧城市”信息化平臺,實現項目審批、環境保潔、綠化管養、路燈亮化和城市管理“歸口統一”。推進城市“四化”,分區分塊實施美化、綠化、亮化、潔化工程,打造一批城市示范區塊。開展“五治”聯動,在治臟、治亂、治塵、治噪、治水上下功夫,有效改善市容市貌。實施“城市品質提升六大專項行動”,在違法建設、馬路市場、占道經營、交通擁堵、城市揚塵和戶外違章廣告牌等六大方面開展專項整治,切實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質。
(三)注重統籌兼顧,努力促進協調發展
加快中心集鎮開發建設。完善中心鎮規劃,明確“一鎮一平臺一核心區”建設發展目標。優化中心鎮發展扶持政策,以獎代補扶持一批“六個一”項目,對政府性項目融資實行貼息補助。甘霖鎮要加快鎮南工貿區和商貿區等平臺建設,推進上高農民集中居住區二期等人口集聚項目;崇仁鎮要完善下應、馬仁、富四等平臺功能,做好農民集中安置區建設工程前期工作;長樂鎮要加快工業區基礎設施建設,啟動農房改造安置項目等一批商住項目;三界鎮要依托省級高新園區,加大項目引進和投入,高標準建設嵊州北大門;黃澤鎮要加快三王工業區提檔升級,啟動豐澤大道商貿核心區建設。五大中心鎮要依托工業功能區,加快引進一批優質高效的產業項目,工業性投資增長15%,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2%以上。
加大美麗鄉村建設力度。繼續實施好山區發展項目,鼓勵山區鄉鎮打造精品美麗鄉鎮。推進新農村建設,充分挖掘古鎮、古村、古跡、古樹等資源,打造特色村連點成線景觀帶,完成60個整治提升村、5個精品村、7個中心村、10個歷史文化村落、8個民宿特色村的“五村共建”工程,建成30個村民中心、15個村莊森林公園、20個水域整治項目。加強農村環境治理,試行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和減量化處理,探索農村垃圾堆肥陽光房建設,開展“美麗庭院”創建工作,充分發揮黨員干部、村民代表在村莊治理中的表率作用。保護青山綠水,加快發展民宿經濟和農莊經濟,推進溫泉湖和西白山美麗區塊建設,鼓勵谷來、金庭、北漳、下王、貴門、里南、王院、竹溪等區塊錯位發展民宿鄉村游、采摘休閑游。
加速綠色產業培育發展。圍繞“高效、生態、優質、精品”的目標,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重視糧食安全,實施中心糧庫二期和福全糧食儲備庫項目,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900畝。推進綠城現代農業綜合體、飛翼有機農業園和中茶所等項目建設,推廣榧稻套種、生態養殖、品種改良等新型生產方式。加強農資農機農技規范化服務,建成50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打響安全放心農產品品牌,擴大“越鄉龍井”“嵊州香榧”“羲之桃形李”“白中王長毛兔”“嵊州小籠包”和“嵊州花木”等品牌影響力。推進電子商務進萬村工程,探索農產品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模式,繼續做好網上莊稼醫院工作。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利用十大農業精品基地和周邊景區建成兩條休閑觀光景觀帶;加強紹興溫泉城、獅子山旅游養生綜合體、百丈飛瀑等項目招商,引進一批有實力的開發商,促進旅游業快速發展,全年游客接待數和旅游業收入增長15%以上。
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推進“五水共治”,啟動實施城鄉供排水一體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快大中型水庫聯網工程,抓緊謀劃論證艇湖工業水廠,提高水資源使用效率。實施嵊新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容工程和剡湖、鹿山等城郊接合部截污納管工作,完成城區2個污水泵站建設,集鎮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超過60%,全面完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開展湛頭滯洪區建設,完成剡溪江、黃澤江、四明江綜合治理,做好長樂江堤防加固和浦口沿山高排建設,建成一批城市排澇站。抓好污染防治,強化三級河長責任,做好砂資源規范管理、畜禽養殖場整治和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確保36條主要河道、65個斷面水質達標。繼續加強“三改一拆”,重抓“一戶多宅”整治,盤活空心村存量資源,完成拆改200萬平方米,爭創省“無違建先進縣(市)”。全力做好“四邊三化”,深化“兩路兩側”整治,創建一批美麗鄉村公路示范鄉鎮。大力整治“青山白化”,加強生態公益林撫育和松材線蟲病治理,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和地質災害,全面完成殯葬改革整治任務,嚴控新增違建墳墓。加大空氣污染集中整治力度,系統治理工業廢氣、汽車尾氣、餐飲油煙和秸稈焚燒,完成燃煤鍋爐淘汰任務。
(四)深化改革創新,努力優化發展環境
創新產業扶持政策。設立首期5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重點扶持、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主導產業和科技型企業發展,鼓勵企業開展兼并重組、股權投資和掛牌上市。深化實施專業人才創業基金和“科技券”制度,加快科創園三期和市“兩創”園區建設,重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鼓勵鄉鎮建設小微企業創業平臺,孵化培育一批成長型、科技型企業。加快特色小鎮建設,領尚小鎮完成投資10億元,飛翼農業休閑小鎮爭創4A級景區,溫泉養生小鎮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全面推進農村“三權”確權改革,構建“三位一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加強農村“三資”管理,設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金,鼓勵盤活村級集體資產,強化貧困村、貧困戶結對幫扶,增強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農戶的“造血”功能。
創新要素配置機制。完善工業項目準入機制,深化“畝產論英雄”理念,用企業績效指標引導資源配置。組建區域性要素交易綜合平臺,實施要素價格差別化管理,開展排污權電子競價拍賣,依法處置“僵尸企業”,盤活閑置低效用地1000畝。重視土地保護利用,推進低效用地二次開發,新增耕地5000畝,其中水田2500畝,實現供地2500畝。實施政府性存款競爭性存放制度,進一步盤活國有資產,理順國資管理體制,實施地方債券、企業債券等融資新手段,拓寬融資渠道,改進融資方式,優化融資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做大做強融資平臺。加強人才引進和培育,尤其要吸引大學生回嵊創業創新,引進和吸納各類人才4500人以上。
創新行政審批制度。深入實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行聯審聯辦工作新機制,實現企業投資項目、政府投資項目80天高效審批。探索企業簡單項目和民生項目審批“即來即辦”制度,有效提升項目審批效率。加快推進“四張清單一張網”建設,全面推進網上審批,促進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向基層延伸。健全社會事業投資經營準入競爭機制,鼓勵社會資本發展民生事業。加強中介機構規范管理,降低中介服務費用。繼續推進簡政放權,向主要平臺及中心鎮下放部分市級權限,開展宅基地“鄉鎮審批”試點。加強項目招投標市場管理,嚴厲打擊圍標串標、冒用資質等行為,探索村級小額工程招投標簡易程序。
創新社會治理模式。逐步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提升行政執法水平。推廣黃澤鎮鄉鎮社會治理模式試點經驗,建設權責一致、科學高效的鄉鎮管理制度。認真做好村級換屆選舉工作,強化村級自治管理,推動并村并賬工作。重視意識形態領域管控,加強網絡輿情監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重抓安全生產工作,確保不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強和改進信訪維穩工作,深化市領導周一接訪制度。加快“天網”工程建設,啟用應急指揮中心,建立靈敏高效的應急聯動體系。做好法制宣傳、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和法律服務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加強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開展工作。繼續做好統計、檔案、擁軍優屬、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對臺事務、關心下一代等各項工作。
(五)辦好社會事業,努力改善人民生活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積極創建越劇文化生態保護區,扎實推進越劇傳承發展示范區創建,舉辦紀念越劇誕生110周年系列活動,開展越劇大家唱活動,承辦好全國越劇賽事。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均等化、標準化建設,啟動博物館、文化館、檔案館建設,謀劃馬寅初紀念館建設,新建20家農村文化禮堂,培育6個文化禮堂活動活躍村。
優先發展教體事業。加強教育事業投入,動建開發區小學和幼兒園、市職技校實訓樓,加快鄉鎮校舍改造。加強學前教育規范化管理,加大中心村幼兒園建設力度。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探索普高辦學新模式,高考上線率和一本上線人數實現新提升。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探索技師院校聯辦模式,推進產教融合發展。完善教師激勵機制,探索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制度,加大名師、名校長培養力度。加快公共體育活動場所建設,舉行市第七屆全民運動會,推進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
創新發展衛計事業。以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托管我市人民醫院為契機,加快醫療資源整合提升,探索公立醫院管理運行新機制,加大衛技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提升醫技水平。深化基層衛生綜合改革,推進簽約服務和分級診療制度,做好藥品集中采購和定價機制試點工作。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控工作,取締城區活禽交易。積極穩妥推進生育政策調整,做好“普二孩”政策的宣傳落實。全面推進餐桌安全治理三年行動,新建40家農村家宴服務中心。
健全城鄉社保體系。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各類養老保險制度銜接,形成覆蓋所有目標人群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制度,各類養老保險總參保率超過76%。實施住房公積金制度擴面,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城鄉危舊房改造。繼續推進社會救助,扎實做好城鄉低保和扶貧工作,全面建立殘疾人生活、護理補貼制度,重視發揮紅十字會的人道救助作用。高度重視養老事業,規范發展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
切實辦好民生實事。(1)教育發展方面。新建、擴建幼兒園10所,有效緩解“入托難、入園難”問題;設立學生伙食改善專項資金,改善學生伙食條件。(2)醫療服務方面。完成三江、鹿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項目建設;加強流動衛生服務站建設,有效改善邊遠山區群眾“看病難”問題;高血壓等慢性病社區規范化管理率達到65%。(3)勞動就業方面。每周舉辦一次勞動力招聘會,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000人以上。(4)電力保障方面。完成220千伏雅致-浦口輸電線路工程、110千伏黃澤輸變電工程建設,實施城鄉老舊低壓線路改造。(5)城市保潔方面。新增環衛工人500名,實行市區14小時雙班制無死角保潔。(6)交通治堵方面。穩步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新增城市停車泊位1000個,建成2個公交樞紐站,開通嵊新公交線路。(7)社會保障救助方面。提高大病保險籌資標準和醫療救助比例;分配保障性住房100套以上,完成困難群眾住房救助300戶。(8)養老服務方面。推進陽光山莊二期建設,加快鄉鎮敬老院和養老院建設改造,謀劃建設市老年活動中心。(9)文化惠民方面。繼續抓好廣場文化活動,全年送書下鄉21000冊、送電影5050場、送戲下鄉150場。(10)城鄉飲用水方面。提升改造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新增農村安全飲用水人口10.9萬人。
(六)加強自身建設,努力提升政府形象
推進依法行政。堅持市委的領導核心,嚴格遵守市委“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嚴格遵循行政決策程序。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原則,進一步健全權力運行制約監督體系,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虛心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團體的意見,重視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社會監督。加強審計監督,開展鄉鎮、街道、國有企業資產的年度財政、審計聯合檢查工作。實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進一步完善學法用法制度,定期組織集體學法,有效發揮政府法律顧問作用。創新政務公開方式,不斷提升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提高辦事效率。大力發揚城改精神,倡導比學趕超的工作熱情,進一步提升干部隊伍精神面貌。完善工作目標考核機制,健全工作函告單跟蹤督查制度和容錯免責機制,進一步優化干部干事創業環境。實行公開通報和紅黃牌制度,確保工作責任到人、具體到事、進度到時、督查到位,重點治理庸政懶政,進一步提高機關工作效能。全面推行夜學夜辦公制度,倡導“白加黑”、“5+2”的敬業精神,堅持問題導向,創新工作思路,在減環節、優流程、轉作風、提效能、強服務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群眾滿意度。
加強廉政建設。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強化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提升領導干部“一崗雙責”意識,落實部門“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制度。認真執行財經紀律,強化預算約束,加強政府性投資項目綜合監管。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深入開展“三嚴三實”教育活動,堅決清除“四風”陳規陋習,繼續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深入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加快公務消費制度改革,從嚴控制行政經費和一般性支出,出國(境)經費、公務接待經費繼續下降,把有限的資金和資源更多地用在民生改善上。
各位代表!嵊州正處在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讓我們在中共嵊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和衷共濟,銳意進取,扎實工作,努力打造實力嵊州、品質嵊州和魅力嵊州,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