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

                                        (安徽?。?015年黃山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時間:2022-06-12 16:05:48   作者:中國鄉村行   來源:政府官方網站   閱讀:127   評論:0
                                        內容摘要:一、“十二五”時期工作回顧 “十二五”時期是經濟進入新常態,各項工作充滿挑戰的五年;也是全市上下奮力拼搏,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的五年。我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在市委......
                                        一、“十二五”時期工作回顧
                                            “十二五”時期是經濟進入新常態,各項工作充滿挑戰的五年;也是全市上下奮力拼搏,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的五年。我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全力以赴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實現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為“十三五”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過去的五年,是我市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的五年。初步測算,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530億元,“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長9.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205美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3美元;財政收入92.5億元,五年翻了一番;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56.3億元,年均增長13.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8.5億元,年均增長16.1%;外貿進出口總額6.25億美元,年均增長13.8%;市內金融機構貸款余額566.3億元,年均增長15%;住戶人均儲蓄存款38884元,居全省第4位;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50元,年均增長11.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0元,年均增長13.7%。
                                            ——過去的五年,是我市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的五年。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基地240萬畝,比“十一五”末增加25萬畝;農民專業合作社1639家,是“十一五”末的2.46倍;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值190.8億元,是“十一五”末的3.7倍;農業增加值55.8億元,年均增長4.1%。全省首家茶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建成90余條茶葉清潔化生產線。黃山區、休寧縣分別躋身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新增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8個,總數列全省第一。制定實施《黃山市工業轉型升級規劃》,規上工業企業達520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150戶、較“十一五”末增加80戶;規上工業增加值127.1億元,年均增長13.9%;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超過25%?!笆濉睍r期,全市各類園區累計開發面積40.8平方公里,規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市比重88.8%,較“十一五”末提高28個百分點;永新股份公司進入中國創新型企業百強。堅持旅游、文化、生態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上升為國家戰略;西遞、宏村、古徽州文化旅游區晉級5A級景區;2015年旅游接待量466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過400億元。我市成為國家智慧旅游試點城市、首個國家級旅游服務標準化示范市。黃山風景區榮獲全球首個世界優秀目的地景區,黃山風景區管委會作為亞太地區唯一代表參與制訂《全球目的地可持續旅游標準》。黃山旅游集團連續7年躋身中國旅游集團20強。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完成,黃山現代服務業產業園獲省政府批準設立。全市服務業增加值254.9億元,年均增長10.1%。
                                            ——過去的五年,是我市重大項目快速推進、城鄉面貌顯著變化的五年?!笆濉崩塾媽嵤﹥|元以上重點項目340個,完成投資1200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倍。合福高鐵、績黃高速、黃祁高速建成通車,黃山人民期盼已久的月潭水庫項目正式開工,黃杭鐵路、歙黟一級公路加快建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居全省第3位。高鐵黃山北站和歙縣北站、高鐵客運樞紐、玉屏索道改建、黃山農產品物流園(一期)建成運營?;ㄉ酱髽?、文峰橋建成通車,市圖書館、游泳館、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公用服務設施建成使用,新建和改造提升新安江公園、江心洲廣場等一批公園廣場,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新增8.1平方公里,綠化覆蓋率達到46.8%,位居全省第一。區縣城和建制鎮建設步伐加快,黎陽IN巷建成開街,屯光、湯口等8個鎮躋身全國重點鎮。全市城鎮化率由2010年的43.3%提高到51.8%。扎實開展改徽建徽和“三線三邊”環境整治,美好鄉村建設走在全省前列,徽州區、黃山區、屯溪區榮獲安徽省2013年度美好鄉村建設先進縣稱號。我市榮獲全國無障礙建設創建城市、數字城市建設示范市稱號,在中部六省率先摘取中國人居環境獎城市桂冠。歙縣蟬聯三屆全國文明縣城稱號。屯溪區榮獲“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區”。
                                            ——過去的五年,是我市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的五年。完成新一輪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市政府工作部門由36個精減為32個,區縣政府工作部門減少到24個以下;市級行政權力事項和行政審批項目分別精簡70.6%、52%,實現90%以上行政審批主體向一個內設機構集中、機構向各級政務服務中心集中。穩步實施商事制度改革,全市實有市場主體8.7萬戶,比“十一五”末增加64.2%。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5件。大力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全市新三板掛牌企業4戶,省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企業62戶。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扎實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開展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制改革試點。積極探索農民資金互助社建設。深入推進林權制度改革,江南林業產權交易所掛牌運營。成功舉辦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黃山對話會、全球可持續旅游委員會黃山年會、中國-東盟媒體論壇、國際旅行商大會等一系列重大活動。我市與瑞典瓦拉市、德國斯特拉爾松德市締結友好城市,黃山風景區與加拿大班芙國家公園、柬埔寨吳哥窟景區締結友好景區。黃山屯溪機場升格為國際機場,黃山航空口岸對外國籍飛機開放,臺灣居民口岸簽注獲批啟用,開通境外航線6條。加強與長三角、海西經濟區等重點區域對接,主動融入杭州都市圈,強力推進招商引資,4家世界500強、15家國內500強企業落戶我市。
                                             ——過去的五年,是我市生態、文化優勢日益彰顯的五年。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和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獲批。實施全國首個跨省流域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工作,第一輪試點任務全面完成。太平湖成功爭創國家濕地公園。歙縣躋身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組織開展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全市森林覆蓋率達82.9%,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祁門縣獲全國生態示范區稱號,森林覆蓋率位居全國前列。實施黃山松材線蟲病三道防線項目,確保了黃山松的安全。認真落實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全面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和大氣污染防治目標任務,環境質量穩居全省前列。全面啟動徽州古建筑保護利用工程,依法有序推進古民居產權流轉改革,“百村千幢”工程入選國家文化創新工程,徽州府衙修復工程獲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新增國保單位14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街6處、中國傳統村落68個。深入推進徽州生態文化保護實驗區建設,成功舉辦兩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新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9人,新增國家級非遺生產性示范基地1處。建成國家級文化產業基地1個、省級文化產業園區1個、省級文化產業基地9個,文化產業增加值達41.5億元、年均增長11%?!洞簏S山》電視紀錄片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過去的五年,是我市社會事業穩步發展的五年。扎實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建成國家級創新平臺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79家、是“十一五”時期的2.1倍,我市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市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覆蓋率由2010年的不足10%提高到98.7%,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35所。實施校舍安全項目202個。組建黃山職業技術學院,目前在校生6300余人,安徽省行知學校、黃山旅游管理學校進入國家中職改革發展示范學校行列。市縣兩級公立醫院改擴建項目基本完成,新安名醫堂開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1.04%。實施單獨兩孩政策,適度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入選中國十佳運動休閑城市,成為國家體育產業聯系點城市。圓滿完成第八屆、第九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建成精品社區40個。認真辦理信訪事項,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榮獲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市“三連冠”,成功捧回“長安杯”。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三連冠、“全省雙擁模范城”六連冠。
                                            ——過去的五年,是我市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的五年。堅持每年將財政新增支出的90%以上投入民生,“十二五”累計安排民生類資金510億元,為“十一五”的3.3倍。累計滾動實施48項省市民生工程,惠及全市城鄉居民,連續三年榮獲全省民生工程績效考評先進市稱號。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4.5%以內。持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五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93萬人次,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80.6萬人。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城鄉低保、農村五保、重點優撫對象補助標準穩步提高并按時足額發放,省內異地就醫實現即時結算。大病保險全面啟動,城鄉醫療救助9.1萬人次。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安置房3.6萬套,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5452萬元,累計解決或改善4.6萬戶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加大扶貧開發力度,2012~2014年每年實現2萬人左右穩定脫貧。扎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1.16萬人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威脅。解決了33.7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全面落實惠農政策,農民人均受益2617元。
                                            ——過去的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的五年。我們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委有關規定,馳而不息糾“四風”、轉作風。認真落實“三個清單”制度,切實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出臺了進一步規范政府系統重大事項決策行為的實施意見,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建立完善新聞發布制度,推進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深入開展機關作風集中整治和效能、政風、行風“三位一體”考核評議,認真辦好“政風行風熱線”、“市民連線”、“市民熱線”、“市長熱線”和“市長信箱”,進一步拓寬民意表達渠道。全力配合市人大開展執法檢查、調研視察,支持市政協開展專項調研、專題協商。推動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由“答復滿意”向“結果滿意”轉變。嚴格遵守《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扎實開展廉政風險防控,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
                                            一年來,我們堅持精準發力穩增長。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及時出臺了貫徹落實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促進重點產業發展“1+12”政策體系等,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態勢。初步測算,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財政收入增長2.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1%,旅游接待量增長12%,旅游總收入增長13%。堅持招商引資增后勁。建立完善市級領導推進重點招商項目等制度,組建6支專業小分隊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積極開展駐地招商,海亮集團生態農業、超威集團動力能源、安徽神劍新材料、浪潮云計算產業基地、中國黃山國際戶外運動基地等一大批項目成功簽約,中建材黃山新型顯示材料基地、“歐洲之星”歡樂谷等項目開工建設,“訊飛愛途”智慧旅游、京東商城黃山館上線運營。全年新簽項目到位資金131億元、增長9%。堅持改革創新添活力。全面推進黃山旅游集團等市屬國有企業改革,黃山城投集團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深化國有資產管理改革,實行市直單位的國有房產和經營性資產統一管理、市場化運作。推進金融改革創新,省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文化旅游板(黃山專板)順利開板,首批50戶企業集中掛牌,首只產業投資基金安元現代服務業投資基金和首只市城市發展基金設立,黃山城投集團有限公司9億元企業債成功發行。積極探索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融資新模式,黃千高速等5個項目進入國家項目庫。黃山口岸落地簽證獲批,黃山機場免稅店投入運營,新認定黃山百大、猴坑茶業、超港食品等8家離境退稅商店。穩步實施商事制度改革,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市新登記企業3836戶、增長54.9%。我市榮獲全國“十大創客之城”、“十大最具文化創意旅游城市”。堅持統籌城鄉抓建設。黃山經濟開發區區劃調整順利完成。加快推進中心城區“一環三片”建設,205國道改建及梅林南路、黃山路人防地下商業街等項目開工興建,中心城區排污口治理、垃圾處理、節能照明、交通擁堵節點改造等項目加快實施。加快區縣城和建制鎮建設,我市榮獲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國示范城市”稱號。扎實推進美好鄉村建設。堅持綠色發展強優勢。在全省率先全面啟動農藥集中配送,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首次寫入國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入選2015年中國改革十大年度案例,新一輪試點啟動實施。太平湖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穩步推進。堅持以人為本惠民生。實施屯溪一中、屯溪四中和市實驗小學聯動搬遷,優化中心城區教育布局。統籌做好社保、就業、文化、衛生、體育和食品藥品等各項工作。加大精準扶貧力度,1.8萬人穩定脫貧。扎實開展安全生產“鑄安”行動,我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稱號。
                                            二、“ 十三五”時期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
                                            我市“十三五”時期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為主抓手,以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積極推進“旅游+”,著力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把黃山打造得更美麗、更富裕、更文明。
                                            奮斗目標是:力爭到“十三五”末,人均主要經濟指標走在全省前列、人均主要社會生態指標走在全國前列,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會。
                                        我們堅信五年后的黃山:
                                            ——綜合實力更強。
                                            ——產業結構更優。
                                            ——生態環境更佳。
                                            ——城市鄉村更美。
                                            ——文化特色更濃。
                                            ——人民生活更好。

                                        文明程度更高。
                                            三、2016年主要工作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市委的決策部署,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和“旅游+”,積極培育新經濟新業態,統籌推進城鄉發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財政收入增長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省政府下達目標以內。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必須著力做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擴大有效投入。
                                            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按照經濟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責任工作考核化和“四督四?!币?,落實市級領導聯系、分級調度、督查稽查等項目工作制度,全力以赴抓好332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確保全年億元以上項目開工97個,竣工36個,完成投資278億元。全力提速月潭水庫、黃杭鐵路、歙黟一級公路、寧國至黃山天然氣支線工程、黃山電器新型功率器件、昌輝產業園、中建材黃山新型顯示材料、超威動力能源、東晶光電二期擴建、美麗之冠國際旅游城等在建項目,加快推進黃千、濟祁、黃蕪高速前期工作,開工建設神劍新材料、綠色包裝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浪潮云計算產業基地、五維科技園、黃山智谷科技園、國藥祁紅、蘇寧生活廣場、紅星美凱龍家具廣場等項目,力爭金馬股份新增80萬套汽車線束生產線、智能手機芯片和整機生產基地、天香科技、齊云山旅游集散中心、奇瑞黃山宿營地等項目建成運營。
                                            持續推進招大引強。加強與長三角、京津冀、環渤海和海西經濟區等重點區域對接與交流,持續深化與杭州多層面合作,加速融入杭州都市圈。持續推進精準招商、專業招商、以商引商和小分隊招商,瞄準央企、外企和知名民企,著力引進一批帶動力強、產業鏈長的重大項目,力爭聯合利華茶葉深加工、光大國際戰略合作、榮盛集團綜合開發、粵海集團城市公用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合作、新華發行集團花山謎窟-漸江風景區綜合保護與利用等一批重點在談項目早日簽約落地。全年新簽億元以上項目120個,實際到位資金150億元。
                                            切實提升項目工作水平。抓住國家適度擴大總需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遇,依托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等戰略平臺,對接“中國制造2025”,緊盯省調轉促“4105”行動計劃。
                                            (二)著力推進產業轉型。
                                            強力推進工業突破。加大對40戶左右重點骨干企業的扶持力度,著力打造黃山工業發展“市級隊”。實施“個轉企”、“小升規”成長計劃,力爭全年凈增規上工業企業30戶以上。全力支持中小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力爭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0戶以上,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5億元。
                                            大力發展全域旅游。高水平推進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積極推進“旅游+”行動計劃,力爭全年游客接待量增長11%,旅游總收入增長12%,入境游客增長10%,旅游創匯增長11%。強化黃山風景區綜合管理。啟動太平湖、牯牛降5A級景區創建工作,確保齊云山景區通過國家旅游局組織的景觀價值評定。加快建設一批特色旅游小鎮(村)、名鎮名村,推出一批“徽州民宿”,大力發展攝影寫生、研修旅行、宗族尋根、健康養生等旅游新業態。加大“夢幻黃山·禮儀徽州”城市品牌營銷力度,搶抓杭州G20峰會、上海迪士尼開園機遇,加強游客互送、推進深度合作。辦好中國黃山旅游節。進一步擴大口岸開放,爭取開通馬來西亞、泰國包機航線,積極拓展東盟市場。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全年農業增加值增長3.5%以上。著力提升徽茶產業品牌化、規?;?、清潔化發展水平,推動毛竹、油茶、枇杷、菊花、山核桃、食用菌和皖南花豬、泉水魚等特色種養業規?;洜I。加快以茶產業為主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甲級隊”建設,新增億元以上龍頭企業2~3家,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200億元,其中茶產業加工產值65億元。新發展家庭農場150個,培育各類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5個。加快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全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6億元。
                                            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加速推進向上創業小鎮、金融小鎮等重點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智慧小鎮、黃山聲谷產業園、智慧交通黃山基地。實施屯溪老街、花溪飯店改造提升,打造屯溪老街-黎陽IN巷-外邊溪城市核心商圈。抓好皖新現代物流園、黃山農產品物流園、徽州現代物流園等重大項目建設。
                                            (三)著力統籌城鄉發展。
                                            加強城市規劃管理。劃定全市城市發展空間、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廊道空間,完成中心城區地下空間綜合利用規劃編制。加強中心城區和區縣城重要節點的城市設計。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實現中心城區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全覆蓋。
                                            提高城市建設水平。全面提速205國道改造、梅林南路等項目建設,加快發展市經濟開發區新城組團,啟動花山片區開發,完善江南片區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構筑中心城區“一環三片”。完成黃山路及百大交口交通整治,貫通新園西路。實施濱江中路等人行道及綠化提升改造,啟動公共停車場、自行車租賃系統建設。申報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建成地下管線信息系統。編制實施中心城區棚戶區改造和老舊小區整治三年計劃,2016年改造棚戶區6個、整治老舊小區85個。扶持10個左右中心鎮,打造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功能疊加融合、體制機制健全的特色小鎮。有序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力爭全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按照“以點為主”向“由點到面”戰略轉換的要求,扎實推進“三線四環三片”特色示范區建設。
                                            (四)著力強化財政金融支撐。
                                            提高財政運行質量。著力抓好“1+12”產業扶持政策落實,進一步引入競爭性分配機制,提升財政資金支持重點產業發展效果。用活營改增過渡期政策,加大中小企業注資、擔保、股權投資和貼息力度。加大中央和省均衡性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補助的爭取力度。嚴格支出管理。
                                            提升金融服務水平。落實企業應急還貸機制,加快推廣“稅融通”、“4321”政銀擔銀企風險分擔合作機制、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等模式,力爭全年貸款增幅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積極推動省文化旅游投資基金落戶注冊我市。用好省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文化旅游板(黃山專板),全年新增首發上市企業1家,報省輔導備案企業4家,新三板掛牌企業5家以上。穩步推進村鎮銀行縣域全覆蓋工作,實現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務“村村通”。
                                            (五)著力厚植特色優勢。
                                            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以實施新一輪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為重點,系統推進新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探索設立新安江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基金,力爭全年完成投資16.5億元。加快太平湖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建設,高標準建設國家濕地公園。新造林3.55萬畝,全面完成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抓好松材線蟲病防控三期項目建設。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完成30處以上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任務。
                                            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開工建設城市生活垃圾焚燒項目,建成日處理150噸污泥、餐廚廢棄物綜合處理和市建筑垃圾處置場項目。完善城鄉污水收集和垃圾收集轉運系統。
                                            推進文化傳承創新。深入實施徽州古建筑保護利用工程,著力推進120個、年投資6億元的保護利用項目。深化古民居流轉改革,加快建立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建立健全保護利用的新機制新模式。加強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世界遺產中心合作,啟動皖南古村落世界遺產拓展項目、歙縣古徽州城墻申遺和“千年古縣”申報工作。完成全市可移動文物普查,力爭黟縣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推進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建設一批國家非遺傳習中心。開展萬安羅盤、徽州漆器、徽州四雕等生產性保護,新增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0人以上。出版發行《徽州文化大辭典》,啟動國家級名鎮名村名街志編纂工作。積極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試點工作,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社區和農村基層延伸。創作生產一批優秀文化產品,力爭2~3個項目入圍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抓好文化市場監督管理,推動文化市場繁榮有序。
                                            (六)著力深化重點改革。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做好國務院、省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銜接、落實工作;建立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清單,推進政府公共服務清單建設;強化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涉企收費清單動態管理,推進政府權力清單網上運行,推廣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大財稅體制改革,明晰市與屯溪區、市經濟開發區、現代服務業產業園事權和支出權責任界定。完善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推進綜合執法。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改革,全面推進基礎信息化、警務實戰化、執法規范化、隊伍正規化建設。實施市供銷體制改革。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繼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三證合一、一證一碼”,探索企業注冊全程電子化。
                                            積極推進改革試點。啟動大黃山國家公園創建工作,加快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制定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實施方案,積極探索旅游管理相對行政處罰權試點,在黟縣、黃山區全域和黃山風景區等市內5A級以上景區,以及屯溪老街開展綜合執法試點工作。實行放開戶口遷移政策,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扎實推進省級市縣一體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試點工作,積極開展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等自然資源實行統一平臺有償出讓制度。積極推進國有林場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林權制度改革。進一步做大做強江南林權交易所。
                                            加快推進市屬國企改革。尊重市場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繼續抓好市城投改革轉型后集團化運行工作,將其打造成服務城市建設、融資能力更強、經營范圍更廣的地方骨干企業集團。積極推動黃山旅游集團、市信用擔保集團、市文投公司等市屬國有企業改革,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七)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扎實開展脫貧攻堅。按照“五個一批”基本路徑和“六個精準”的工作要求,把貧困發生率超全市平均水平的47個鄉鎮和153個貧困村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攻對象,完善單位包村、干部包戶、駐村幫扶的工作機制,深入開展“萬名黨員干部幫萬戶”行動。全力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抓好4412人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貧困人口致富能力,確保全年脫貧人口2萬人左右,68個貧困村基本達到出列標準。
                                            鞏固提升民生工程。認真組織實施好省33項民生工程,其中新增農村道路暢通、農產品食品安全、城市老舊小區整治等6項,提高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等6項補助標準。繼續實施市級“菜籃子”民生工程。
                                            完善就業和保障體系。大力開展就業援助、就業幫扶和技能培訓,統籌推進各類重點群體就業,確保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穩步做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確保全市五項社會保險參保達到92萬人次。進一步提高新農合受益面和保障水平,實現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0%以上。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繼續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全市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覆蓋率達90%。穩步推進中小學教師“無校籍管理”改革。新組建1所一定規模的市屬中等職業學校。鼓勵黃山職業技術學院與企業開展聯合辦學。支持黃山學院建設有特色、高水平的應用型大學。
                                            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快推進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確?!?2345”統一呼叫中心運營。推進黟縣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縣建設,力爭全市農村社區建設覆蓋率達55%。加強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銜接配合機制,做好社區矯正監管和安置幫教工作。
                                            (八)著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忠誠、干凈、擔當為座右銘,以“三嚴三實”為行為準則,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的決策部署,奮力爭當“四個自覺”模范。
                                            一是建設效能政府。創新體制機制,探索建立行政服務效能綜合評價考核機制,健全完善以質量和效益為導向的政府目標管理考評體系,著力構建效能持續提升的長效機制,把“政府提速”傳導到每個人,把“馬上就辦”落實到各環節,堅決整肅庸政懶政怠政。砥礪擔當精神,強化宗旨意識,加強學習思考和實踐歷練,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擺脫傳統增長的路徑依賴,提高引領新常態、推動新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建設法治政府。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強化決策法定程序的剛性約束,制定出臺政府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程序規定、責任倒查和終身追究辦法,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加強行政復議工作,提高行政復議公信力。強化權力監督制約,堅持重大決策出臺前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與政協民主協商,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意見,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做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積極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主動接受社會公眾和新聞輿論監督,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三是建設廉潔政府。認真貫徹《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委有關要求,持之以恒糾正“四風”。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嚴格落實項目招投標、政府采購、國有土地出讓等各項制度規定。強化行政監察,建立健全“三單二書一平臺”的權力運行和監督機制;用好審計利器,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始終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以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決心,不斷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努力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中國鄉村行QQ:467792709 郵箱:zgxcxw@qq.com

                                        皖ICP備15023298號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