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亳州市民在該市譙城區十八里鎮蔣李村芍藥花海景區游玩。輕松愜意的鄉村游吸引市民就近出游。 特約攝影 張延林 攝
日前,來自樅陽縣中小學校的美術老師在樅陽鎮青龍村的美麗鄉村寫生。今年以來,該縣將美麗鄉村中心村、特色自然村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農業觀光、鄉村旅游等相結合,助力推進鄉村振興。本報通訊員 王章志 攝
近日,阜陽市臨泉縣楊橋鎮新安家庭農場的種植戶在大棚內采收成熟的草莓。近年來,該縣大力推進農旅融合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特約攝影 王彪 本報通訊員 陳遠飛 攝
出臺47項政策文件促銜接,確保脫貧攻堅全面接軌鄉村振興
——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
山路十八彎,盡頭是大灣。靜臥大山深處的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曾是深度貧困村。精準脫貧實施以來,興茶廠、建民宿、搞旅游,小山村走上小康路,模樣大變化,這片綠水青山正在變成金山銀山。
初夏的早晨,73歲的陳澤申老漢把一袋袋土特產排上貨架,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旅游季。伴隨著大灣村鄉村旅游的發展,老陳把老堂屋改成了土特產商店,賣起茶葉、筍干等土特產,當起了小老板,日子過得逍遙自在。
陳老漢家和大灣村的變化,是我省脫貧攻堅偉大成就的縮影。安徽是脫貧攻堅任務較重的省份,涉及16個省轄市、70個縣(市、區),2014年建檔立卡識別貧困村3000個,貧困戶188萬戶484萬人,貧困發生率9.1%。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全面推進脫貧攻堅十大工程,走出一條具有安徽特色的脫貧路徑。經過多年的持續攻堅,安徽圓滿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徹底解決,廣大脫貧群眾發展能力全面增強,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脫貧地區基礎條件全面改善,綜合實力顯著提升,鄉村面貌和群眾精神風貌煥然一新。特別是大別山革命老區、皖北地區、沿淮行蓄洪區等深度貧困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脫貧群眾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我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擺在重要位置,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健全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防范化解返貧致貧風險,確保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提升。同時,繼承和完善脫貧攻堅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繼續做好產業就業等各項幫扶工作,大力實施“五大提升”行動,全面增強脫貧地區脫貧人口發展動能,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
脫貧攻堅全面勝利一年多來,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提升,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省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13592元,比2020年增長16.58%。原貧困村的村均集體經濟收入由2020年的33.8萬元增加到44.42萬元,增長31.3%。
脫貧摘帽后,“三農”工作重心轉向鄉村振興。為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2021年以來,我省已陸續出臺47項政策文件,從財政投入、金融服務、土地支持、人才支持和社會幫扶等方面有序做好政策銜接,確保脫貧攻堅全面接軌鄉村振興。
省政府副秘書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江洪表示:“要進一步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讓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再上一層樓,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產值1.42萬億元,鄉村休閑旅游業帶動農戶66.2萬戶
——走好融合發展,夯實鄉村振興產業基礎
12個項目,總投資35億元。前不久,鳳陽縣小崗村2022年鄉村振興示范創建重點項目集中開工。
“此次涵蓋智慧農業、健康食品、鄉村旅游、教育培訓、基礎設施等涉及多個領域的項目集中開工,是小崗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兵P陽縣委常委、小崗村第一書記李錦柱表示,近年來小崗村發展進入快車道,民生迅速改善,關鍵是產業得到了發展。2016年至2021年,小崗村集體經濟收入由680萬元增加到122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由16169元增加到30500元。
鄉村振興,產業是重中之重。
前不久,第二批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和“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發展示范縣名單公布。這是我省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截至去年底,273家省級基地一、二、三產總產值945.72億元,同比增長17%;在滬蘇浙地區銷售額475.9億元,同比增長27%。
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身,一、二、三產加速融合發展。我省現代種養業快速推進,去年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農產品加工業提質增效,2021年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達1.42萬億元,同比增長9.0%;鄉土特色產業不斷豐富,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7個、億元村12個;鄉村休閑旅游業不斷優化,去年全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年接待2.2億人次,營業收入810億元,帶動農戶數66.2萬戶;鄉村新型服務業穩步推進,全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3.5萬個,服務面積達2.31億畝次,全省有16218個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市場化運營,有925個村開展現金分紅1.9億元。
產業興旺,帶動農民增收步伐加快?!笆濉逼陂g,我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0821元增加到2019年的15416元,從全國第18位上升到第12位。今年一季度,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094元,增幅居全國第五位、長三角第一位。
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在做強現代種養業、提升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做精鄉土特色產業、優化鄉村休閑旅游業、培育鄉村新型服務業、發展鄉村信息產業等方面發力,推進鄉村產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全省鄉村產業總產值將達到2.8萬億元。
建設4000個左右美麗鄉村中心村、40000個左右美麗宜居自然村莊
——全面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
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以村莊建設、環境整治和農田整理為突破口,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特別是“十三五”以來,我省全面推進農村“三大革命”“三大行動”,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積極開展自然村環境整治,扎實推進“三線三邊”環境治理,大力推進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廣大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自2012年以來,我省每年按照省級不少于10億元安排落實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資金。為支持脫貧攻堅,對原貧困縣和皖北地區的中心村建設按照150萬元/村、一般地區按100萬元/村,加大支持力度,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村容村貌。
去年,我省全面啟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重點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發展加大編制規劃和投入力度,全面改善農村水、電、路、氣、房、訊等設施條件,推進縣鄉村公共服務一體化,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目前,全省已建和在建的美麗鄉村中心村累計9598個,今年計劃建設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800個左右,總量將超1萬個。
今年省委一號文件要求,堅持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農民參與的機制,啟動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進?!笆奈濉逼陂g,我省努力實現美麗鄉村“441”建設目標,建設4000個左右美麗鄉村中心村、40000個左右美麗宜居自然村莊,提升1000個左右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建設水平,服務功能向周邊村莊延伸,確保美麗鄉村建設覆蓋直接受益人口占全省農村常住人口比例40%左右,形成以縣域、鄉鎮、行政村或跨行政區整體推進、中心村帶動周邊自然村全域推進的美麗鄉村建設新格局,讓更廣大的農民群眾共享美麗鄉村建設成果。
省農業農村廳農村社會事業促進處處長湯洋表示,下一步,我省將繼續堅持以人為本,強化農民主體;堅持底線思維,統籌規劃建設;堅持因地制宜,實行分類指導;堅持協調聯動,注重統籌推進;堅持注重實效,防止“形式主義”的原則,堅定不移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接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動”,用“繡花”功夫建設美麗鄉村,著力打造徽風皖韻美麗鄉村升級版。
記者 史力 范克龍)